各行各业的潜规则
1:去医院别去地下室
2:洗浴中心3楼,不上去
3:小区保安给包烟,有事全给办
4:买海鲜不用黑色的塑料袋上称
5:买黄金只认纯度,不认品牌
6:婚庆:定制对半砍,套餐三折砍
7:药品价格差别特别大,选便宜的,其实成分和效果一样
8:导游带你去的店,基本都买不到当地的特产,基本都是55分的
9:穷游,尤其是独自出行的女生,切勿前往偏僻之地
10:电影院:不要问我能不能一张票蹿厅看两场电影,你看了我也不知道
各行各业的套路
1.小吃店,老板娘越年轻越漂亮,生意越好。
2.实体经济大多受到电商的影响较大,但药店依然坚挺。因为任何家庭不能提前买太多的药,也不能生病了,再到网上买药。
3."清仓大甩卖"、"打折销售""房租到期"..…,者 都是商家的促销手段,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换种促销方式,千万别信以为真。
4.赚男人保健的钱,女人爱美的钱,老人养命的钱,孩子教育的钱,还有想赚钱的人的钱,最容易。
5.家电上门维修,不是什么大问题,有时候为了赚钱,就说这里坏了,那里坏了,你完全听信他了,你就上当了。
6.普通下水等看似很脏的工作,你若不懂,他就会漫天要价,因为知道你怕脏,有时候也就作罢,宁可多花钱了。
7.汽车钥匙的电池自己可以在网上买在网上看视频自己就可以换。到配钥匙的地方换个电池,就得30到50元。就是抓住了你怕麻烦的心理。
8.现在的医生比较好当,去医院看病,上来简单说下情况,就会给你开一大丢检查的单子,排着长队做检查,之后等到检查结果都出来,再找大夫,大夫三言两语就会把你打发走。
9.现在的老师都不敢公开补课了,但是偷着补课价格比以前更高了。而且有些老师开始偷着网上补课,而且一天换一个密码。
10.疫情过后房价下跌,大部分人的资产缩水,只要是"刚需",就不要管它。因为你不能把房子卖掉去租房子住。苦的是有几套房产的家庭。
11."金牌月嫂"有的可能只是为了让你相信,她的业务有多好,有多高,实际上有些人可能经验不多,甚至是能力与宣传的相差很大。
12.小区没有停车位,每天给保安一瓶水或者一包烟,以后你回小区车位就不用愁了。
13.上门收废品的价格和到附近废品回收站去卖废品价格要相差20%以上。
14.小学、初中门口的文具店大多数都有一些玩具、小食品同时售卖,而且也有陆续关门的店了。因为现在好多人都在网上买文具了,这样的店生存的不容易,有很多已经不赚钱了。
15.服装店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,好多人在网上买衣服已经成了习惯。还有很多人到一些品牌店看或者试穿,之后记住编号,再在网上买。同样的一件衣服可能会节省30到50%。
16.新买的手机一定要贴"防爆膜"或者买一个起保护作用的壳,手机摔后,换手机的屏幕真的很贵。
17.现在一台好的手机比一台笔记本还要贵。而且手机用几年后就越来越卡,不换手机就越来越不好用。
18.手机维修店和从事这一行的人越来越多,修个手机动不动就会花好几百。
19.股票市场"八赔,一平,一赚",实际上可能比这个还惨,绝大多数的散户都是"韭菜",而且一茬接着一茬。总认为自己厉害,觉得看了几本书或者听几节课就行了,之后就是血淋淋的教训。
20.烧烤店的烧烤鲜香味美,烧烤料里会放入大量的味精和鸡精,还有其它一些添加剂,尽量少在外边吃烧烤,最好自己做。
21.水果店的利润很高,现在一般都在加微信,入群,在群里发信息,团购等线上、线下相结合销售模式。
22.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直播、带货的行业,带货的佣金特别的高,有的大主播一场直播下来就能赚几十万、几百万的。
23.快递行业竞争越来越强,快递小哥也越来越多,快递已不如以前赚钱。快递小哥有好多开始送外卖了。
24.外卖的价格越来越贵了,不但商家,还有外卖的平台,还有送外卖的小哥都要赚钱,这些无疑都得消费者买单。
25.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,油车的价格被打了下来。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厂家越来越多了,一些生产手机的企业都开始生产汽车了。二手车行业越来越不好做了,因为新车的价格都越来越便宜了。
26.超市中你最方便拿到的物品的日期一般都不怎么好,而那些你拿着费点劲的物品的日期都会非常好。
27.奶茶店在城市中越来越多,实际上好多产品就是糖浆,添加剂还有水的混合物,动不动就会卖到十多元,甚至几十元。
28.现在超市卖的啤酒大部分都是工业啤酒,那些好一点儿的精酿啤酒都要贵很多。啤酒喝不好,也会很伤身的。
29.带着孩子去大城市旅游,一定要提前做好攻略,有好多博物馆、大学都需要提前很多天预约,不然去了后就去不了想去的地方,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。
30.国有大银行的利率越来越低了,有钱可以存到地方银行。地方银行和几大国有银行一样有保证,而且也有存款保险。超过20万就存大额存单,几年下来利息会差很多。
文章评论